title: "【食雞最補】懷孕、坐月頻頻食雞補身 — 補得多仍可對膽固醇及激素放心!" date: 2023-02-09T07:13:50+08:00 tags:
## 【食雞最補】懷孕、坐月頻頻食雞補身 — 補得多仍可對膽固醇及激素放心!
「生一次仔已大傷元氣」、「生仔就如半隻腳踏入鬼門關」⋯⋯不管你是順產或開刀生產的懷孕媽媽,生小朋友的過程都是有血有汗!生BB消耗大量力氣及出血,孕媽媽產後會變得氣血虛弱,體力迅速下降,脾胃功能亦會減弱。因此,補身是十分重要!而大多數坐月媽媽會飲用熬雞精或滴雞精進補,攝取其營養精華。不過,對飲食營養小心的媽媽或會疑惑:雞不是含有膽固醇、激素?飲得多,真的可以?
拆解以上疑惑,我們第一步可從營養數值參考 — 以數字說話!根據食物安全中心建議,一名成年人每天應進食少於300毫克膳食膽固醇。我們拿來一包「馬百良十六度超特濃熬雞精」為例子,翻查營養資料,當中每100克熬雞精含有1.7毫克的微量膽固醇,遠不及300毫克的標準。計算一下,每包熬雞精只有60克,就相等於一日內飲用295包熬雞精才會超標!所以,坐月媽媽正常每日飲用一至兩包熬雞精,原來無須擔心膽固醇超標。
膽固醇數值對一般人可能陌生,其實只要留意包裝,一樣找到相關資訊。馬百良熬雞精包裝上,列明「零膽固醇」及「無激素及抗生素」。因為根據現行營養標籤制度的法例要求,每100毫升液體食物,所含膽固醇不超過5毫克的話,即被當作及標示為「不含膽固醇」或「零膽固醇」。平日有飲用熬雞精的產後媽媽自然大可放心!
大家清楚雞精的膽固醇含量及攝取建議量之後,亦應該再了解多一些何謂膽固醇,確保日常飲食得宜。膽固醇其實是血脂的一種,「壞膽固醇」在我們身體之內,容易積聚在血管內壁上,增加患冠心病及中風機會。膳食膽固醇存在於大部分動物中,例如魚、海鮮、雞蛋、奶等等,所以日常飲食是難以避免,基乎無可能做到「零」攝取。舉例說,一顆蛋黃已含有213毫克膽固醇;100克雞翼已有77毫克膽固醇,而對比之下,熬雞精或滴雞精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微乎其微。
雖然壞膽固醇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但大家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人體有調節膽固醇的機能,能把血液中的膽固醇維持在正常水平。只要我們在飲食上控制得宜,避開高膽固醇的食物陷阱,已很理想。一個眾所周知的方法,就是進食雞肉時「走皮」、「走肥膏」,撇去油份,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量,因為飽和脂肪會促進肝臟產生更多的膽固醇。坐月媽媽從懷孕到坐月,總會大量以雞進補,因此不少人會選擇飲用熬雞精。熬雞精的製作步驟一般做到油脂分隔,將動物性脂肪隔走,便無須怕直接進食雞肉而攝取過多膽固醇(畢竟自行去皮去膏及隔油亦有難度!)。
熬雞精適合懷孕及坐月媽媽飲用,不只基於為「零膽固醇」優點。背後另一重要原因,是因為懷孕後女性脾胃功能減弱,對於原形食物難以消化,勉強食下去亦不一定吸收所含營養素。傳統上,我們會吃蒸雞、燉雞肉,但雞肉中的「粗蛋白」屬於不可溶性蛋白質。懷孕後媽媽消化能力減弱,身體不一定輕易將蛋白質分解至身體可吸收的大小。相反,熬雞精經過熬煉萃取精華,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有利吸收,減輕消化系統負擔,更易消化。
在中醫角度及營養學角度出發,雞對於懷孕及坐月媽媽的益處無庸置疑。雞屬於溫性及補益食材,能夠「溫中益氣」、「滋養五臟」及「補虛損」,適合分娩後元氣大傷的產後媽媽。另外,雞含有豐富蛋白質及總支鏈氨基酸(BCAA)兩大營養好處,BCAA能夠加速肌肉恢復,增強體力,亦可以降低身心疲勞,因此產後媽媽傾向選用熬雞精或滴雞精補身。
市面上有不少熬雞精或滴雞精產品,當中蛋白質濃度最高的有「馬百良十六度超特濃熬[雞精](https://news.ptt.cx/news/78/」,每100mL熬雞精就有13.1克蛋白質,富含18種氨基酸,與多個滴雞精品牌比較後,確定為蛋白質含量最高。另一個亮點是,它含有高達8,290mg/100克的膠原蛋白,有如飲用花膠雞湯般滋補,適合坐月及母乳媽媽。它選用14-16個月大的日本國產雞,從食材到包裝100%日本製造,利用10小時熬製出濃郁的雞隻精華,提煉時間甚至比滴雞精產品更長,並採用油脂分隔技術,整個過程中無激素、抗生素及膽固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