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5.txt 6.5 K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1. 我之所以打算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昨天有个粉丝艾特了我。这个状态相信今天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个幸存的白银案女工,还有在窗外笑的变态。我相信在白银案告破后,很多人越搜索资料越发现案件的恶劣,一种害怕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所以,我也打算写一篇文章仔细说说关于如何面对连环杀手的问题。同样,这篇也不算是防务文。
  2.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提前说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防范连环杀手这不是说学学几个技巧就可以的,更不是看了这篇文章就能提升什么对于杀手的发现力。一些实际的针对性办法我会在文章最末尾提出,但是我不希望有任何人跳过之前的内容——因为必须要做好之前的了解,后面的办法才能更好运用。
  3. 如果想要知道如何防范,那么就必须从了解“连环杀手”的定义和分类开始说起。前段文章叙述的知识会比较多,但也请认真看下去,因为前段的知识对认识一个连环杀手的性格、行为模式来讲特别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4. 连环杀手这个称谓如果严格来讲,并不明确。这类人之前有一个相对应的英文名词——STRANGERKILLERS,国内暂时没有统一的翻译。我把这个翻译为陌路杀手。它强调的是犯罪者与被害人之间不认识,不存在冲突,但犯罪者连续随机挑选素不相识的人作为犯罪对象。然而后来这个概念却出现了问题,因为随着一些案件告破,各国都发现:很多杀手对杀熟人具有同样的兴趣。因而演变到现在变成了另外一个名词叫做SERIALKILLERS——也就是我们普遍意义理解的连环杀手。
  5. “连环杀人案”最早的定义,是在1998年美国《保护儿童免受性犯罪者侵害法案》首次提出的。当时的定义是:即由同一人犯下的一系列杀人行为,受害者超过3人,并拥有相同的作案手法和特征。明显这种定义放到现如今的情况来说是根本不够用的。
  6. 在连环杀手频出的美国,FBI对于连环杀手的经验是公认最为丰富的,目前,FBI行为分析中心(BehavioralAnalysisUnit)以及国家犯罪分析中心(NAVAC)对于连环谋杀(SerialMurder)的定义如下:一名或多名凶手;2名或多名受害者;每起案件都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发生;案件发生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7. ↑↑↑↑↑看到这里的我问,你们看懂FBI在定义里说的是什么话了吗?说的就是废话,讲了和没讲一样。一点清晰定义都没有,把所有可能性都涵盖进去了。时间地点遇害人数完全没有任何限制。
  8. 是的没错——对于这类杀手的准确定义其实就是:没有。全世界没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因为这类杀手挑选的目标、杀人的目的、手法,都有太大的不确定性。目的或是图财,或是图乐;杀人的手法多种多样;而间隔时间更不确定了。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最长的甚至能达到20年。
  9. 而这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来了——怎么分辨一个人是否是连环杀手?
  10. 目前国际上针对连环杀手共有特性的理论不少,比如被认为是连环杀手中频发的麦克唐纳三症状:年幼时喜欢纵火、尿床、虐待动物。
  11. 又比如近代犯罪学之父,塞萨雷·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以及继承这套理论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一句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名言——Geneticsloadthegun,psychologyaimsthetarget,andenvironmentpullsthetrigger。(基因给犯罪上膛,性格负责瞄准,环境扣下扳机。)
  12. 可是上面这些个理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基于人类学早期研究中的体质人类学理论——觉得人类某种内在特征与外在生理特征有直接关联,从而从内部推断到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这一类学派在二战后被认为是纳粹种族理论的依据之一,基本没人再敢支持了。
  13. 我在这里穿插一个名词:无情型人格障碍。有这种障碍特征的人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在感情和行为上从不因为对错来决定。我提到这个概念是因为,大约20%到50%的刑事犯罪者是无情型人格障碍;而几乎100%的侵入性连环杀人犯都是无情型人格障碍。因为这类人很难受感情牵动,因而在行事的时候极少估计后果。有趣的是在一份国外调查中,一些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集团高层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当然这里就做知识穿插,不发表看法。
  14. 那么在难以分辨成因的时候,对于连环杀手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是因为连环杀手的成因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规律,所以知道他们分为哪几类,对于如何“避免”或是“识别”就尤为重要。目前来说,主流的划分方式有3种:FBI的划分方式;基于地理的划分方式;以及梅泽·塔菲特的划分方式
  15. 先说说FBI。在这我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那就是,别看各种电视剧和电影里FBI是怎么叱咤风云的,其实FBI虽有过人之处但绝对没有影视作品里的那么夸张,特别是对于连环杀人案来说。提到FBI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名词叫“心理侧写”,而心理侧写的误差其实很大。心理侧写和犯罪肖像的成功率并不是那么高,只是一个判断罪犯的辅助,并不是小说电影里的神探一样,做一些推测就能板上钉钉的确定罪犯容貌与性格。电视剧是电视剧,现实是现实。
  16. FBI划分连环杀手的评判标准是杀手的行为。分类如下——
  17. 一、猎食者:在接触被害人时立刻展开攻击行为,这种连环杀手往往都具备非常强烈的反社会人格,侵略性极强,而且作案经常是无计划性的。
  18. 二、潜行者:亦称刺客人格型连环杀手,这种类型的连环杀手会在选定侵害目标后对其进行跟踪并尽量逐渐接近,一但出现合适的时机,就会迅速展开攻击。比如开膛手杰克。
  19. 三、伏击者:在其控制的场所范围内实施攻击行为,侵害目标往往是身边的人或被诱骗至其控制场所内的人,这种类型的连环杀手计划性强,行事缜密,经常在相同的地点藏匿、销毁被害人尸体。
  20. 四、遥控者: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通常指炸弹客或者投毒者,手法和选择遇害者的时候随机性极强。
  21. 而基于地理的划分方式,顾名思义,评判标准便是案发的地理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