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專訪:Jared Liang|AI 時代的行銷新戰場" date: "2025-09-05T00:00:00+08:00" # 先給今天較早的時間,避免「未來」 draft: false # 先發佈,確保會輸出 type: "features"
summary: "" image: "/features/jared-liang/image_1.jpeg" tags: ["專訪","AI","行銷"]
AI 時代下,品牌與中小企業如何被 AI 收錄與認識?
在生成式 AI 盛行的今天,消費者獲取資訊的方式正在被重新定義。
我們專訪了 ChoozMo 的 Jared Liang,一同探討品牌與中小企業,該如何在 AI 的浪潮中被「收錄」、被看見。
{{< figure src="image_1.jpeg" alt="Jared 專訪形象照" class="float-right" >}}
{{< box class="quote-accent" >}} 「讓品牌進入 AI 的知識庫,就像是讓它出現在新的搜尋引擎世界裡。」-Jared {{< /box >}}
Jared 提到,這已經不只是傳統行銷的延伸,而是一個新的必爭之地。
他以 集仕多 (ChoozMo) 為例:過去我們會思考怎麼在 Google 搜尋排名靠前,但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讓 AI 模型在回答時,能夠自然地提及並引用品牌。
這意味著,中小企業不能再只依靠傳統廣告,而是要學會和 AI 的知識收錄機制 對話,才能真正被未來的消費者看見;做法其實很簡單:把每個主題改成一問一答,一開始先用一句話重點講清楚;接著列出 2~3 個關鍵重點,並附上來源或數字。整篇用清楚的標題與小標分段,並連到站內與外部可信資料。頁面放上簡短摘要與關鍵字,幫助系統與 AI 更快理解內容。記得固定更新、標上日期,讓讀者放心也提高被採信的機會。最後,整理成容易複製的重點卡或示範段落(附來源與授權說明),讓 AI 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能自然引用你並帶出品牌連結。
重點:符合 AI 可解析、可引用的內容結構,是品牌必備能力。
ChoozMo 提供各種數據分析工具,能精準判斷「哪些主題最適合被 GPT 收錄」,並幫助品牌決定 該如何設計介紹內容,讓資訊更容易被 AI 辨識與學習。
{{< figure src="image_2.jpg" alt="ChoozMo 系統圖片" >}}
Jared 補充說:
「數據能讓我們知道市場正在討論什麼,
同時也能判斷哪些內容缺口值得填補。
把品牌放進這些缺口,就像是把旗幟插在一個新的領地上。」
Q:你們怎麼決定要寫什麼?
Jared: 我們先看大家「真的在問什麼」。工具會把論壇、社群、客服紀錄、搜尋建議等問題彙整成一份清單,標出熱度與價值。接著挑出品牌最能回答、而市場又缺少好答案的題目,這些就是第一波要做的內容。
Q:內容要怎麼寫,AI 比較讀得懂?
Jared: 一題一頁,開頭先用一句話講重點,下面放 2~3 個關鍵說明與數字,再加一個簡單的示範或表格。標題、小標清楚,彼此有連結;有參考來源就附上,方便被引用。這樣做,AI 會更容易抓到重點,人也看得快。
Q:怎麼判斷成效?
Jared: 我們看三件事:
1) 有沒有被提到——測問相關問題,AI 是否自然提到品牌;
2) 有沒有被引用——AI 回答裡是否引用你的片段或數字;
3) 有沒有帶來行動——從這些頁面進來的人,有沒有留下詢問、訂閱或試用。
如果沒有,我們會回頭調整題目、結構或示範。
Q:可以舉個實際例子嗎?
Jared: 例如大家常問「某功能到底適不適合我的店?」我們就做一頁:「先看三件事」的快速檢查表,下面放兩個真實情境與數據範例,最後附上延伸閱讀。這種頁面很容易被引用,因為它直接回答了使用者的疑問。
ChoozMo 的分析報告會提供:
「不要追求一次寫百科全書。先把 10 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寫好、寫清楚,通常就會看到變化。」-Jared
在 AI 的知識體系裡被記住,不僅僅是 SEO 的下一步,更是一種「品牌新生態定位」。這對中小企業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可以藉由 正確的主題策略,快速與大型品牌站上同一個起跑點。
{{< figure src="image_3.jpg" alt="被 ChatGPT 收錄的 Google 搜尋結果" >}}
被 AI 收錄,其實就是在新的資訊地圖上「佔一個座標」。當使用者問到你的領域,AI 是否會把你當成一個可靠的答案、案例或參考來源。Jared 說,傳統做法是拚關鍵字與廣告曝光;現在更有效的方法,是讓內容本身能被機器與人同時理解:清楚提問、直接回答、附上可信依據,並且持續更新。
他把「被看見」拆成三種方式:被引用、被推薦、被當成例子。
要做到這三點,Jared 建議先建立一小套「一頁一答」的知識庫,每頁聚焦一個問題,用一句話先講重點,再補上 2~3 個關鍵說明與真實案例。標題與小標要清楚直白,像是會被直接問出口的句子;內容裡要固定出現一致的品牌名稱與簡短定位(例如「Choozmo-專做 XXX 的數據工具」),讓系統更快把品牌與主題連結起來。
對小型品牌來說,窄題深挖尤其關鍵。越是具體、越貼近使用情境的主題,越容易脫穎而出──例如「外送新店如何在 30 天內拿到第一批回頭客」這種題目,就比「餐飲行銷指南」更容易被採用。Jared 也強調要把第一手素材做成可引用的段落:訪談片段、實驗結果、操作步驟、前後對比數據,這些都是 AI 衷愛的內容格式。
「先把你最擅長、最常被問到的 10 個問題寫好。讓人一看就懂、讓機器一掃就抓到重點,你就已經贏在起跑點。」-Jared
最後,不要忘記用簡單的方式量測與調整:固定每週用常見問句測試 AI 的回答,有沒有提到你;觀察從這些答案頁進來的流量與詢問;沒被提到時,回頭檢視題目是否夠明確、內容是否有可引用的段落。當你持續補齊這些「知識座標」,就會在新時代的資訊地圖上,為品牌畫出一條清楚的路徑。
AI 正在重塑行銷規則。而 Jared 與 ChoozMo 提供的策略,正是幫助品牌 在 AI 世界裡被看見的關鍵。
專訪最後,Jared 強調:
「未來的行銷工作,不再是單純對人說話,而是要同時對 AI 說話。」
換句話說,好的內容不只要打動讀者,還要能被系統快速讀懂、記住、引用。與其追求一次寫到百科全書,不如建立一個能持續長大的「小型知識庫」:每次解決一個真問題,留下清楚的答案、可驗證的數字、與簡短的示範。這些就像是座標,讓 AI 在回答時能找到你、提到你。
現在就能做的三件事:
衡量成效,看三個指標:
常見的陷阱要避免:
把內容做小、做深、做持續,中小企業同樣能在新一代的資訊地圖上佔有一席之地。Jared 說,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讓每一篇內容都成為能被引用的答案。